第二届中国期刊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于2024年11月21日在湖南省长沙开幕。此次论坛由中宣部出版局和中国期刊协会联合主办。《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郭晶博士在大会主论坛做嘉宾发言,发言主题“《知识就是力量》的传承与创新”。
我谨代表《知识就是力量》,分享这本老刊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故事。今年9月25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品牌跟随力箭一号遥四运载火箭升空,实现了我国期刊品牌乘坐火箭遨游太空的历史性突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刊名,自1956年创刊以来,作为中国科协主管并由中国科学家创作的科普期刊,凝聚了全球规模最大科研群体的智慧结晶,见证了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的蓬勃发展,引领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走进科学的殿堂,点燃了无数青少年成为未来科学家的梦想。
两院院士多次提到,对他影响最深的一刊就是《知识就是力量》。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从读者转变为作者,引以为豪。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民科学家赵忠贤院士更是坦言,他在高中时期是通过杂志接触到了前沿科学。
此外,茅以升、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众多知名科学家也曾为杂志撰写过精彩的科普文章。这本让众多中国科学家魂牵梦绕的杂志,成为他们传授跨学科深阅读知识的首选平台。
然而,近七十年的市场快速变迁,远非昔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比。这本老牌科普期刊也曾一度陷入困境,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我们该如何走出困境,让这本承载了无数科学家梦想与期望的杂志重焕生机。
2014年,我们开始了改刊的征程。十年间,我们对杂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改造,将期刊重塑为一个集网络出版、定制出版、新闻编发、课程研发、品牌活动于一体的科普融媒体出版平台,实现了从单一纸刊到多元化传播矩阵的华丽转身。这一变革入选中国科协年度十大科普事件。
我们怎么样打造精品期刊呢?首先是在内容源头上下功夫。在主题策划上,大力加强编委会建设,近30位院士、数十位顶级科学家及科普科幻作家坐镇编委会,建立了老中青创作梯队。每期聚焦一个主题,跨学科讲述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融入中国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在内容创作上,我们始终秉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念,实施结合新课标、结合科学技术创新、结合兴趣点“三结合”策略,以青少年感兴趣的视角解读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
我们还将杂志内容转化为科学课程,走进中小学、科技场馆、研学基地,赋能双减,引领青少年体验科学家职业,追逐科学之星,让科学之光照亮眼前的路,点燃心中的灯。课程荣获“2024十佳科普研学课程”。
从读者反馈来看,杂志内容深受大家喜爱。有读者来信说,在图书馆写作业时偶然翻阅到杂志,立即被趣味横生的内容所吸引,从此成为杂志的乐之者。
有老师在高考语文结束后连夜来信,称赞杂志内容与高考作文高度契合,堪称备考路上的“神助攻”。事实上,近几年杂志内容频繁出现在中高考各科目试卷中。例如,今年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就出自杂志的作者故宫博物院周乾老师之手。今年高考物理试题涉及到了杂志已经刊载过的中国空间站霍尔推进器的相关联的内容。这样的巧合彰显了杂志内容的前瞻性。
我们如何通过科普活动助力科普阅读?在改刊过程中,我们响应二十大号召,聚焦科普能力建设与全民阅读,连续多年开展“科学家大讲堂”和“科学星主播”科普公益活动,院士、科学家、科技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作为领读者,引领青少年讲中国科学故事。
自2015年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影响了超过1.3亿中小学生,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向全民推荐的优秀阅读项目。我们以此为契机,引领青少年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示科学少年风采,培养了一批会采访、能写作、擅表达的科学小记者,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科普活动中。
同时,我们推出的科学少年中国行科考研学品牌,坚持科学家带队,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探索未知科学之美。活动备受认可与好评,家长们都表示,“这才是科学教育应有的模样”。
改刊十年,为了搭建融媒体出版平台,我们再造了机制体制,出版流程从传统期刊模式转变为新媒体模式,内容结构从篇章段落模式转变为关键词索引模式,实现了纸刊收入、品牌活动收入、融媒体项目收入各三分之一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今天的《知识就是力量》不再只是一本纸刊,其传播矩阵覆盖了全网几十个主流客户端,粉丝达到290万、年传播量超过4亿人次。建立了网络出版平台,科普视听节目累计40000余分钟,成为中国科协主管首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期刊,入选首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百强榜……这一些数据表明,融媒体赋能传统期刊,催生了新质生产力。
《知识就是力量》于多元领域间悠然跨界,播种科学的种子,点燃科学的梦想。《知识就是力量》不懈的追梦之旅,必将为中国期刊高水平发展贡献磅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