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少儿期刊的发展史上,《儿童时代》有着特殊的影响力。“读着《儿童时代》长大的”,是几代人温暖的童年记忆。
新中国成立初期,优秀的儿童书刊非常匮乏。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决定由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前身)尽快创办一份儿童杂志。1950年4月1日,《儿童时代》创刊号问世,这个刊名既是因为它的读者处于儿童时代,更重要的含义是希望它伴随小朋友奔向新时代。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副总编辑陈苏和记者说,当时《儿童时代》体裁很丰富,不仅有小说、童话、诗歌,还有儿童歌曲、相声、童话剧,以最大努力给孩子们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
上世纪50年代,革命传统教育在《儿童时代》上占据显著位置,但是怎么样才可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时任副社长孙毅曾向宋庆龄请教这个难题。宋庆龄听了微笑着说:“孩子毕竟是孩子,大道理怎么让孩子懂呢?要按孩子们喜欢的搞。比如我们这儿有个小时候是放牛娃参加革命的,可以叫他讲讲童年故事嘛!”
宋庆龄的话让编辑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他们约请抗日英雄吴运铎在刊物上办《红色少年讲座》,讲他亲身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生动的传记文字,深深吸引了小读者。此后,一个多侧面的由名家自叙童年生活的栏目《我的儿童时代》开辟出来,丰子恺、苏步青、侯宝林、季德胜等数百位各行各业的著名人物在此“登台”,展现出几代中国人历经磨难而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栏目大受小读者欢迎。
《儿童时代》创刊号印数为2000册,半年后达到1.7万册,到1955年发行量已居全国同类刊物之首。80年代,《儿童时代》销量最高达到了120万份。
回望近70年的发展历史发现,《儿童时代》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紧随时代脚步,又努力贴近儿童们的阅读需求和成长需要。
50年代,提倡“爱祖国、爱人民”,《儿童时代》辟有《伟大的祖国》专栏。新中国成立10周年,特辟《祝贺你们和祖国一起成长》专栏,专栏作者有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全国水稻丰产模范陈永康、钢铁工人王崇伦等。
60年代,提倡“学榜样、爱思考”,《儿童时代》辟有《小苗圃》专栏,发表小读者的作品;开设《万宝全爷爷信箱》,解答小读者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知识问题。1961年6月,《儿童时代》杂志刊登了介绍雷锋成长的连环画《毛主席的好战士》,成为最早向全国少年儿童宣传雷锋精神的刊物。
70年代、80年代,提倡“爱科学、爱学习”,《儿童时代》辟有《三毛爱科学》专栏,邀请著名画家张乐平以三毛形象宣传科学知识,影响很大。1978年开始连载冰心的《三寄小读者》,以通讯的方式与少年儿童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
90年代,提倡“树立理想、健康成长”,《儿童时代》辟有《名人寄语》专栏,刊发了元帅的文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等;开设《心博士》专栏,回复小读者来信,为小读者答疑解惑,进行心理疏导,如“如何缓解学习中的紧张心理”“面对挫折时要有勇气”等。
进入21世纪,《儿童时代》不断延伸品牌内涵,打造“儿童时代图画书”精品系列,文学维度的“月月看”和科学维度的“月月学”,以每年24至40个新品的容量,为孩子们带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陈苏和记者说,《儿童时代》编辑部有个传统,选的稿子、发的稿子、编的栏目,一定是要“引领的”。“发刊词中说得很清楚,我们这本刊物承担的使命就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小孩子成为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陈苏说。
2020年,《儿童时代》将迎来创刊70周年。陈苏介绍,近两年,编辑部已经启动了“儿童时代品牌重塑规划”,全方面提升《儿童时代》这一经典期刊的品质和品牌。
具体实施举措有三:一是从纵向细分读者市场,读者对象从创刊之初的小学中高年级,发展到覆盖3岁至12岁年龄段的小读者;二是从横向拓展出版品种,策划了“儿童时代精选系列”“儿童时代读写丛书”“儿童时代图画书”等,满足多种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少儿的阅读需求;三是品牌内涵拓展,从内容提供到阅读推广,创办“儿童时代阅读指导基地”、“儿童时代·美丽花”家庭阅读指导公益讲堂、“我的儿童时代读书会”等,让阅读深入到学校、家庭和社区,打造一个大“儿童时代”品牌。
“我的儿童时代读书会”成立以来,以开放、多元、公益的形态,面向上海以及长三角的少儿、家长和老师精心设计内容,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目前,读书会携手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开展阅读活动50余场,服务亲子家庭近800个,受益学生数万名。2017年,读书会获评“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优秀活动项目”。
《儿童时代》近年来也在逐步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推出杂志移动端互动软件,定名“儿童时代号”时光机,读者扫描杂志特定热点后,就能轻松的获得更多的多媒体互动内容,如图片、视频、音频或互动游戏等,尝试复合媒体的全新阅读体验。
“网络时代,阅读多元的环境下,儿童期刊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从始至终在思考。”陈苏说,《儿童时代》将继续致力于播撒阅读的种子,引领少儿精神成长,“不忘创办时的初心,把《儿童时代》品牌、影响力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