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linbo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linbo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linbo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linbom.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问答“劳职”:这些岗位越来越受年轻人追捧职业教育如何快速发力?_安博电竞直播-安博电竞官网电脑版
新闻资讯
问答“劳职”:这些岗位越来越受年轻人追捧职业教育如何快速发力?
来源:安博电竞    发布时间:2025-01-25 23:31:27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聚焦民生福祉,立足行业、服务行业,办学竞争力、社会贡献力、国际影响力明显地增强,致力成为首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我们一定要把老人的脚勾住了,一手扶着肩、一手扶着髋,特别是要注意扶髋时手的位置,这样才可以顺利帮助老人翻身。”“下午茶的服务技能包括入座、铺口布、斟茶、加奶或糖等流程。我们要学习摆台要领、服务流程、点心搭配……”这些生动、有趣、实用的实践课程就是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一体化育人的缩影。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云

  近年来,随着银发经济兴起、家政需求旺盛,养老、健康、家政等相关岗位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如何加快培养新时代民生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日前,《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云对话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蔡大鹏,就学校的专业群建设、人才教育培训、产教融合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蔡大鹏表示,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最终目的。为此,学校聚焦民生福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深入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职教篇章贡献“劳职”力量。

  李桂云:结合行业背景和增强民生福祉需要,请您谈谈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重点专业群的建设情况。

  蔡大鹏:学校于1985年成立,2006年改制更名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前身是北京市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和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2015年,学校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获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联合主持单位;2019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近年来,学校围绕首都、聚焦满足市民“七有”“五性”需求,逐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一是关切安居乐业,强化民生保障,面向基层社区,服务人力社保事业,建设人力社保专业群。二是关爱生命健康,呼应民生热点,面向“一老一小”,服务康养康育地方战略,建设康养康育专业群。三是关注“居稳行安”,支撑民生安全,面向城市运行安全,服务城市基础设施运维保障,建设城市安全运作专业群。同时,学校加快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护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人才紧缺专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兴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专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全方面提升教育质量,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李桂云:据了解,学校将建设目标定在“首善、融通、卓越、开放”几个维度,请您谈谈其内涵。

  蔡大鹏:2023年12月底,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首善、融通、卓越、开放”的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扎根京华大地、服务民生福祉”的办学定位,全面开启了学校高质量特色化发展的新篇章。

  “首善”是要牢固树立首都意识,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能力水平。学校坚持首善标准,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标世界一流职业教育办学标准,建设政府信任、社会认可、学子向往的现代高职学院。

  “融通”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跨界性,立足构建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做到三个坚持:坚持育训结合,发挥人力社保行业办学的优势,把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通教室课堂、企业课堂和网络课堂,把“工学结合”落实落地;坚持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促进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开放办学,为学习的人提供优质、公平的多种学习机会。

  “卓越”是要坚持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不求最大,但求最优,适应社会需求。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使学校成为首都教育五彩斑斓拼图中亮丽的一块。

  “开放”是要面向企业开放、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国际开放。一是增强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适应性,办学与产业布局适应、与地方政策协同、与社会区域结构匹配。二是拓展专业群建设成果,让社会了解职业教育,认同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三是坚持走国际化办学路线,持续提升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李桂云:目前,学校已形成人才教育培训全链条,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在人才贯通培养方面的实践。

  蔡大鹏: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贯通育人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高效性目标。目前,学校有贯培在校生1061人,对接本科院校5所,对接高职专业7个。2024年起,学校与北京物资学院开展联合培养,对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是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组织专业学院与基础学院紧密合作,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共同制定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标准。通过深入调研行业企业需求,我们确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技能,为贯通培养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二是设计衔接紧密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分段开展学生培养方式。学校注重中高职课程、技能培养的有机衔接。在中职阶段,学校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进入高职阶段后,学校着重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通过开设高级课程和实践项目,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了课程质量监控机制,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是实现学生管理精细化运作。学校通过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并给予学生更贴心的生活关怀;同时,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发挥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贯通培养工作,加强与本科学校的合作交流,探索灵活性更好多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李桂云:您提到人才教育培训要注重实操能力培养和职业操守养成,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方面,学校做了哪些探索?

  蔡大鹏:近年来,学校立足打通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一是贯通职业启蒙、中高本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链条,以学习的人为中心,全过程服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为抓手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二是创新课证融通方式,促进学生学历能力双提升,针对不同学习者群体落实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面向多样化需求的学习制度,探索“劳职”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同时,学校发挥人力社保行业办学优势,以“双元整合、学做一体”为核心,推进“入学即入职、工学结合”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改革,以高质量就业提升学校吸引力。通过重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顶层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开展课证融合试点、课赛置换试点、1+X证书试点,学生的培养有效对接了企业需求,提高了行业、企业的认可度。

  李桂云: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突出,北京市老龄化程度一直在加深,学校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哪些探索?

  蔡大鹏:为应对首都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需求,学校以培养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为目标,通过京外生源扩招,加大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资助力度,吸引河北、河南等地优质生源投身首都养老事业;稳步推进“入学即入职”试点,与养老行业头部企业组织订单培养,进一步提升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学校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打造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符合常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一是发挥行业智库作用。学校立足专业群教学科研成果,牵头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如组织全国16家典型院校和养老机构,一同研究制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新标准;完成教育部2021年启动的基于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中高本8个专业简介和2个教学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等。

  二是培养老年服务人才。学校围绕首都养老服务全产业链人才需求,推动专业群既与养老机构等老年产业主体主动对接,又与校内城市安全运作专业群共建智慧养老课程,实现了课程内容和AI、健康照护、社区工作、商业保险等岗位要求相对应。近年来,学校为首都培养老年服务人才近千人,培训行业从业者上万人,遍布乐成恭和、中智集团等企业,推动首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是建设市级教育培训平台。搭建政校企行育训平台,北京市教委、人社局和民政局联合挂牌“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开设养老类100期培训班,累计培训对象1.6万余人。学院获批“北京市茵澳家政管理师学院”,以校企双主体形式搭建育人平台;引进全球知名家政品牌“英国管家协会”国际标准,校企共同开展了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制定、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培训课程包开发、社会服务与公益培训等工作,培养了一批高端管家型家政管理人才。

  李桂云:民生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变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慢慢的升高,在您看来学校该怎么样应对?

  蔡大鹏:如何将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是近年来学校直面行业发展遇到的难题。为此,学校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关键,接续开展北京市“入学即入职、工学结合”试点,推行实施“四双两共三三制”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及育人体系。其中,“四双”即双主体育人、双导师队伍、学生双身份、校企双基地,“两共”即校企共同建设行业标准、一同承担培养成本,“三三制”指职前三年培养(现代学徒制)与职后三年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相结合。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与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从合同中明确学徒“员工+学生”双重身份,创新社保缴纳机制和财政经费分担方式,在体制机制层面突破学徒培养主体不明、责任不清、保障不足等关键难题。

  近年来,学校以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职教集团为基础,成立了北京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教联合体,充分的发挥人力社保行业优势,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链和人才链;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立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行指委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构建“多点互动、有效联结、五流整合、四链衔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社会网络体系,形成“行业引领,产教共育”的运行模式。2023年以来,学校扩大人力资源服务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经验成果,分类搭建产教融合载体:依托劳经学院,建设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教联合体;依托民生学院,建设全国现代家政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京津冀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托城安学院,建设城市设施安全运作保障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

  无论是特色学徒制人才教育培训、育人体系打造,还是共同体、联合体的建设,其本质都是服务于职业教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面对行业快速变化、企业多端需求和不同主体参与热情冷热不均的现状,职业院校要自身行动起来,把学校定位、专业特色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来做精准对接,做好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