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62岁生日,不需要搞什么庆祝典礼,只想以相片出现的方法,回忆我这几十年来的人生进程。此刻才发现,那些虚度的年月是那么弥足珍贵,惋惜现已没办法拯救,只能力求在往后的年月里,多做一点有利的事。
这是我保存的自己最早的一张单人照,是从高中毕业证复印下来的。那年我还不满十八岁(才十七岁多一点),带着满脸的稚气。
我十八岁那年,在本村小学做代课教师。暑假日前,与本生产队几个年轻人在一同。他们是李光平(前左一)、李光元(手执油纸扇)、李光发(后右一,已病故)、李本顺(手搭在我肩上)。
1984年早春时节,在歌唱乡(现为歌唱镇)马坪村小学任教(前排右四)时,与其他四个教师和我班上学生一同留影。
1987年5月1日(还不满25岁),参与通江县诚恳区全区教师书法美术比赛,以一幅山水画作品参赛并取得三等奖。奖品为一本四角号码字典(上图)。
1989年春,在歌唱乡(今歌唱镇)中心校任教期间,和校园领导、部分教师与初中班的学生合影留念。我坐在第二排左六方位。
1991年冬寒假后,第一次与三弟李国江(左一)一同到成都看望舅父张绍尧(中)先生。第一次到成都杜甫草堂拜谒诗圣。
1992年10月,与校园签定为期三年的“勤工俭学”合同后,便脱离老家只身到了南京。是年冬季的腊月初七是我30岁生日。当日,在南京扬子石化地点地——南京市大厂区(现划归六合区统辖)长芦镇,我(后排中心)与三弟李国江和几个老乡一同合影。
1993年冬,在南京大厂与到访的达州著名作家李贵先生(当年主编《通川日报》副刊)合影。
1994年“五一”期间,与1992年末、1993年头先后来到南京的妻儿一同在南京市莫愁湖边留影。
1995年的阴历正月,在老家过完春节后,从通江县乘长途汽车到重庆,然后连夜从朝天门码头坐轮船回来南京,次日早晨途径宜昌。
1995年在姑苏作业期间,趁国庆节假,到吴江沉积湖畔的“大观园”(《红楼梦》影视剧摄影地)观赏。
1995年,向老家原地点校园回函,自愿自动解雇教学作业,不再回校园。是年12月31日,应《诗刊》社约请,在北京诗刊社参与“96迎春笔会”,期间与著名诗人、诗篇评论家西川合影。
1995年12月31日,应《诗刊》社约请在北京诗刊社参与“96迎春笔会”,与著名诗人周所同合影。
2002年40岁生日纪念照。1996年10月31日从南京第2次到成都,年末就满34周岁。而这一次到成都后就决议不再到处奔跑四处流浪,只做蓉漂一族。此刻在成都某报社上任做一名记者。
在蓉漂期间,这年三月,在龙泉山看桃花(摄影时,没考虑应该以桃花为布景)。
2000年今后,家人也连续到了成都,那时咱们暂住在成都百花小区。2004年,妻子(中)在京川宾馆上班,长子(右)在成都上大学,次子(左)在成都上高中。
2008年,从媒体出来后,单独兴办大型文学期刊《荒漠》(现更名为《我国乡土文》)杂志,创刊号出来后在成都京川宾馆举办首发式。图为首发式上的我。参与首发式的有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四川文学》主编意西泽仁先生、《四川文学》副主编高虹女士等。
2009年8月,在长白山为期7天的采风活动中,与来自姑苏的著名作家、评论家秦兆基先生(右一)、来自天津的著名诗人马小婕女士等文友在天池合影。
自2011年从出租房搬进坐落成都高新区中和某小区购买的新房今后,才有了家的感觉。随后,我和三弟将在老家单独日子的母亲(中)接到成都,并与咱们日子在一同。
2013年头春,在川大文新学院,与原现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教授干天全先生(左二)以及他的部分研究生。
2014年头夏,与妻子一同自南京到姑苏看望文学长辈秦兆基先生(左一为秦夫人——张教师)。
2021年,个人所著报告文学集《红崖千秋》,在四川省写作学年会上获四川写作学会文学创作一等奖。
2022年疫情期间,因感染查出心血管疾病而住院治疗。术后在家恢复期间,受成都高新区中和中学文友何锋相邀,在校园他的办公室写“福”字,为他人和自己祈福。
2023年春天,还在恢复期间的我应通江老家相邀,在成都组织了省、市作家10余人的“乡土作家走村庄”采风团队,并亲身带队回通江采风。其间,重回当年作业过的歌唱中心校(现为石林小学),在为校园捐献部分图书后,为高年级学生作写作沟通。
自1999年出书个人第一本诗篇集《生命放逐》后,截止2020年的诗篇集《诗意中和》出书。20年里,我现已揭露出书个人作品7部,方案至少再出3本书(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散文集)。
回忆几十年坎坷路,当下已不再少年。只想向天再借几十年,完结自己未了的事,做一个完好的梦。
能看见这个帖子的老友,包含熟人或陌生人,在新的一年里,我祝愿我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也希望你们为我祝愿吧!(李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