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马永昆长辈以93岁高龄参与山东省作家协会的音讯传到长岛,咱们许多文友都为他感到自豪和自豪,这也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据守文学愿望、浸透厚意放歌长岛的最高奖励。
马永昆,1932年12月19日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下庄镇马家村,1947年4月参与革命,1949年4月参与我国,1950年4月调入长岛。马永昆在长岛作业和日子了七十多年,酷爱海岛,扎根海岛,贡献海岛,既在普通的作业中做出众所周知的成果,又为了宣扬长岛煞费苦心,创造出书了十一本散文集,在中心、省、市各级报刊及新媒体渠道宣布文学著作1000多篇,曾经史的视角记载长岛开展前史,存储了长岛最宝贵的前史回忆,为咱们年青一代文艺青年做出榜样。
1950年,马永昆刚进长岛不久,先后担任了文书和秘书作业,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依托勤勉来补偿缺乏。其时,他与年纪相仿的张岐在一同作业,一同的爱好使几个年青人在作业之余常常一同读报纸,看公函,空闲时刻把岛上的模范人物和特征作业记载下来。针对长岛是海防前哨的实在的状况,马永昆写了一篇有关“做好保密作业”的稿子,用“剪角”(当年的免邮费方式)信封邮寄到“大众日报”,很快就在报纸上宣布。便是这么小小的“豆腐块”文章,引发了马永昆的极大写作热心,在“大众日报”莱阳专区记者站袁诚华教师的辅导协助下,一步一步走上新闻报道和文学创造的路途。
自此今后,邮递员每天来送邮件,他就成为“大众日报”的最热心读者,白日作业繁忙先大略阅读一下,晚上吃晚饭便坐在火油灯下认线时代,“大众日报”是机关干部重要的学习资料,每天收到报纸便夹上报夹,每月还要收拾归入档案室,不管谁要借阅都要打借单,尽管手续如此繁琐,但酷爱读书读报的年青人总是乐此不疲,爱不释手。
不久后,袁诚华教师在《大众日报》宣布了小说《女拖拉机手小凤》,马永昆读了之后深受启示,联想到袁教师曾经辅导他们写作时说过的话:“炽热的社会日子是创造的源泉。周立波参与土改作业队,写出了《暴风骤雨》,你长时刻作业在海岛底层,不缺日子资料,但要多考虑、多学习、多操练……”马永昆以参与试办长岛第一个合作社和全面合作化的全过程为体裁,写出长篇小说《春雨》发至《今世》杂志,并收到编辑部的热心洋溢来信。合理他铆足劲抓住修正的时刻,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而半途夭亡。1962年,马永昆通过几年的发愤图强,创造出了战役体裁的长篇小说《海上游击队》,历经十几年的几易其稿,直到1994年改名为《女性·潮》,才由八一出书社出书,1996年获烟台市文艺创造三等奖。
我和马老的岳母家是一条街上的老街坊,他在砣矶岛等小岛作业那些年,我和他四个住在姥娘家的子女很熟悉,在我上小学的时分,就知道他写的文章常常在报纸和刊物上宣布。上了初中,我的同学吴春明不止一次跟我讲起马老创造《海上游击队》的一些精彩片段。在我的回忆中,马老的《海上游击队》就像《铁道游击队》的姊妹篇,勇敢的海上游击队员炸炮楼、截粮船,威震敌胆的英豪故事,在咱们同学中广为流传。马老退休三十多年来,仍然是笔耕不辍,简直年年都有新书出书,即便在年青人和互联网为干流的文学创造时代,马老仍然称心如意地为《老干部之家》和《烟台晚报》及其旗下的《烟台街》大众号等新旧媒体撰文写稿,广受各个年纪段人们的喜爱,收成了不少的粉丝,得到许多读者的点赞和支撑。
我大前年退休之后,组织关系转到长岛老干部活动中心,刚好和马老在一个党支部,常常在一同学习、开会,一同的写好,使得咱们平常有了更多的沟通。每次去老干部活动中心学习,马老都会向我引荐最近看的文章或许新书,有时分还会把喜爱的文章精彩部分抄录下来送给我,既让我感动不已,又让我敬佩万分。
上一年9月9号早晨,马素平教师从烟台打电话和我商议,第一次上报的资料经烟台市作协初审,马永昆叔叔申报山东省作家协会的资料还差许多,缺项的部分资料还要赶快补齐,问我有没有时刻顶替她帮帮马老,把这些资料完善好,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放下马素平教师的电话,我第一时刻联络上了马老,相约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资料室碰头,我把马老预备的申报作协的书本和有关报刊,进行分类、拍照,回到家里对照马老的申报表进行归拢、填写,对缺项的资料来弥补完善。第二天上午,我再次去马老家里,和他一同翻箱倒柜,又查找了一些前期宣布和出书的著作,并逐个翻拍存档,回到家里持续完善申报资料,并为他收拾制作了26页的“马永昆首要著作汇总”,直到查看无误,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几位年青的协助下打印出来,通过中通快递邮寄到烟台。收到资料后,马素平教师和烟台作协李文博秘书长,对马老的资料第一时刻进行了仔细审理。尽管远在长岛交通不便,可是通过咱们三方屡次“接力”,总算在限制时刻前,圆满完成了马老申报山东省作协会员的一切资料。
协助马老收拾资料,也是给了我一次可贵的学习时机,马老对长岛的酷爱,对文学的寻求,对年青人的希望,使我有了更多的了解。七十多年来,马老怀着对党和公民宣扬工作的忠实,对海岛宣扬文化作业的酷爱,在绵长的文学创造路途上,默默地做了很多的艰苦的尽力。特别是退休今后的三十多年,他把简直一切的精力都倾泻在文学创造和宣扬长岛上,据守终身,尽力做好这一件事,先后在《老干部之家》《白叟国际》《晚年教育》《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等报刊和新媒体渠道,宣布散文、漫笔、小小说 1000 余篇。其间《家》刊宣布的“不要希望过高”,被《夕阳红》转发,选编于《桑榆晚晴》上网后点赞 10 万+。他也先后被《家》《白叟国际》《晚情报》《晚年日子报》等报刊评为优异通讯员。为了写好他家园的赤色故事,马老三年时刻六次回老家荣成造访200多个村、300多人,写出十五万字的写实著作《百名将军的七彩幼年》。
2024年3月,92岁高龄的马老笔耕不辍,出书了新书《美丽长岛 英豪公民》。马老这些年抢救性地采写了一篇又一篇赤色故事、重大事件和经典人物,通过辛勤耕耘,总算完成了这本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新书。马老既是赤色膏壤的守望者,又是赤色故事的传承者,既用终身的心写长岛赤色故事,又曾经史的视角记载长岛开展前史。感谢他用如此之多的文学著作,存储了长岛最宝贵的前史回忆。
[马永昆(前排右一)与长岛老干部活动中心第二党支部部分观赏老海岛业绩陈列馆。(后排右一为作者)]
文学照亮日子,创造传递夸姣,在七十多年的海岛作业和日子中,马老怀着对长岛的满腔酷爱,对文学的执着寻求,对前史的任务担任,几十年如一日,克服了很难来幻想的困难,把发生在长岛这一片赤色膏壤上的故事仔细记载下来,赓续赤色血脉,守望赤色膏壤,每一篇文章都充溢正能量,展现出一位老员的执着情怀。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使用商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查找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能在93岁高龄还笔耕不辍,并参与作家协会,太了不得了!他真是守望终身做好了一件事,用终身的执着感动着也将鼓励着咱们这些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