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暨党建与思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在贵州开放大学成功举办
2024年8月19日至20日,由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主办,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以“党建领航强基础 思政铸魂育新人”为主题的“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暨党建与思政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研讨会”在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此次研讨会会聚了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湖南文理学院及全国各开放大学、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等200余位专家学者,一同探讨党建如何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迈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阶段。
研讨会由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汤健教授主持,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宋广强,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军,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令狐彩桃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宋广强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此次研讨会是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的“大事”;是贵州教育系统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的“要事”;是贵州开放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的“实事”。希望全省教育系统切实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为快速推进贵州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军表示,全国开放大学要牢记“国之大者”,着力突出党建引领,聚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高质量打造开放大学系统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作出开放大学新贡献。
令狐彩桃首先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介绍了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最新发展状况以及思政课的建设成果。她指出,此次研讨会必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积蓄更多力量、增添更大动能。开幕式后,部分与会代表签署了党建与思政结对共建协议书。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次盛会,本次研讨会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积极回应党建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时代命题的重大关切。杨未教授、骆郁廷教授、冯秀军教授、秦在东教授、令狐彩桃教授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分别围绕大会主题作主旨报告。
杨未教授聚焦“坚持‘两个结合’,讲好中国话、说好家常话”,从思政课的“高度、厚度、温度、效度”四维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把学理讲深、把政理讲清、把事理讲明、把道理讲透,对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秦在东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看家本领”为题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等核心问题,并聚焦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六大策略要素,提出了思政课教师专业思想的建立、专业相关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成、专业人格的历练及专业态度的完善。
令狐彩桃教授紧扣“党建与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介绍了贵州开放大学形成的以核心价值引领人、主题教育激励人、理论融合浸润人、校园文化熏陶人、知行合一锻炼人的育人格局,构建起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出协同育人模式,强化了协同育人实效,呈现出“五融五力”的党建思政协同育人“全景图”,为大家提供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骆郁廷教授围绕“坚持以党建引领思政高水平发展”, 前瞻性地阐述了党建引领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的新趋势以及现实启示。同时,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微观方面的“实战指导”,对怎么样才能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冯秀军教授基于“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从新判断、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四个方面对思政课建设进行了详细剖析和讲解,并结合实践经验对“大思政课”理念下学校思政课建设现在的状况进行了反思,认为进一步深化“大思政课”建设,一定要坚持守正创新,坚守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
主旨报告会后,与会代表还参观了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民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商业与贸易学院全息体验馆、绿色低碳建筑工程实践基地和建筑学院大师工作室,并于8月20日共同参加“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体验馆研学活动。
风正帆扬,奋楫争先。全方面推进党建引领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高校育人功能的战略举措和根本保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贵州开放大学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不断深入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党建领航回答高等教育时代之问,以更加扎实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推动高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文/黄丽娟 图/贵州开放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