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河南一高校教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五分钟速览高校动态】
来源:安博电竞    发布时间:2025-03-22 07:49:31

  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王丙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发表题为“An Acidic Media Pump with Ga-Based Liquid Metal”的研究成果。《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4年最新影响因子为18.5,是材料与化学领域广受认可的顶级期刊(中科院大类/小类一区Top期刊),同时被国际权威的自然指数评选为顶级期刊之一。河南科技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王丙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

  ■中国专利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奖项,对推动创新发展、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具备极其重大意义。高校在中国专利奖评选中的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不仅是检验高校及其科研团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充分的发挥知识产权优势、连接科研创新和市场、推动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标志。

  下图对近5届中国专利奖获奖情况做统计分析,一探我国高校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态势。

  ■2024年12月27日,兰州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2.0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及基地建设研讨交流会举行。双方签署了《兰州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2.0合作协议》。兰州大学副校长王为感谢华为长期以来对兰州大学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他表示,兰大-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1.0三年建设期在鲲鹏、昇腾及华为云为技术底座的系列课程建设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智能基座”2.0已开启,希望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加速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共同参与鲲鹏、昇腾、华为云、鸿蒙、通用软件等国产关键核心技术的生态建设,促进学科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共建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新范式,推动校企合作结出更多丰硕成果。

  ■2024年12月28日,上海财经大学计算机和AI学院成立仪式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表示,当前面对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上海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响应国家战略与产业变革的重要实践,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希望学院坚持高标准的定位与高质量的发展,攀登学术高峰,展现上财智慧与担当,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

  ■2024年12月30日,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作研讨会在河南农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省教育厅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建的河南省“双一流”创建研究中心承办。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战军教授,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曹克舜,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岳德胜、副处长杨超出席会议。我省7所“双一流”创建高校分管校领导、学科管理部门负责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岳德胜主持。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7所高校分别就本校“双一流”创建工作的年度进展、竞争态势、有一定的问题以及2025年的主要目标、举措进行了汇报和交流研讨。

  ■为了深入推进学校“双一流”创建工作,2024年12月31日下午,河南工业大学召开食品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创建推进会。全体校领导,“双一流”创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双一流”创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支撑学院院长,学科带头人、方向带头人和团队带头人,以及学科建设办公室全体人员参会。会议由副校长白艳红主持。会上,学校纪委书记张玉安从学科交叉、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育、人才教育培训、国家级平台建设等七个方面反馈了河南省“双一流”专家指导组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双一流”创建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分别做了工作汇报。与会人员围绕“双一流”创建项目资金使用、人才引育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做了深入交流。

  ■2024年12月31日,为深入探讨高层次人才及博士后发展中的问题,优化高层次人才教育培训和科研环境,以博士后力量推动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者”高层次人才签约仪式暨博士后座谈会成功举办。学校校长王耀献、学术副校长万海同出席会议,学校人事人才工作部、科学技术处、教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计划财务处、中医药科学院、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有关负责人,2位“仲景学者”高层次签约人才和来自学校两个流动站的15位博士后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加民主持。在签约阶段,张加民介绍了与会人员和签约人才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为持续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在个人申报、院部推荐、学校审核的基础上,经学校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决议,决定聘任王鹏磊为仲景骨干学者,赵晖为仲景青年学者A类。王鹏磊对学校的聘任表示感谢,承诺今后将依托自身学科专长,聚焦学校战略需求,从学术理论、技术创新及实际应用等多重维度,尽己所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