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道必答题。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坚持问题导向,建设多样化人工智能教学场景,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分段课程,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梳理出一条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水平发展的路径,培育学生必备的人工智能素养。一起看他们的具体实践——
为有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培育具备数字时代胜任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导向,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在人工智能课程开设、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活动、教师人工智能专业素养提升等方面做了系列创新实践,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儿童学习新样态。
知识增长方式、知识转化周期、知识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发现,当前小学生学习面临内在动力不足、思维浅表化、学习效能低等明显问题。为促进以上问题的解决,学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导、伴学及学习实践开展过程中,帮助儿童掌握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工智能知识。激发儿童学习的内驱力,用榜样示范、情感陪伴引领儿童身心发展,帮助学生开展以混合式学习、合作学习、具身学习为代表的学习方式变革。
基于校本实践,学校梳理了一条人工智能赋能学校高水平发展的校本路径。以建设人工智能教学场景为起点,以AI课程教学的全面普及为突破口,着力引领不同学科教师参与人工智能支持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实践。在全面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整体架构,最终实现以AI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努力打造富含AI应用因素的学习场景,为学生人工智能具身体验提供更多可能。强调学习空间灵活变化,用多样化的空间,匹配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类型。强调学习空间设计在保障人工智能课程学习需要的同时,满足人工智能跨学科学习活动的需要,能为很多类型的人工智能教育活动服务。目前学校建有AI实验室、人工智能操作室、人工智能培训室等人工智能教育空间,总面积超过300平方米。
在人工智能教师团队建设上,除了提升学校教师整体人工智能素养外,学校构建起校内行政管理团队全员参与,校外与高校、科研机构主动链接的两大保障团队。建设以信息科技教师为核心、融合全国各地名师资源的专业团队,服务人工智能课程实施与专业引领。打造涵盖小学阶段全学科、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教学实践团队。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人工智能课程。低年段学生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学生在每学期的人工智能体验课上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高年段学生利用信息科技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开展人工智能学习,系统性理解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同时,学校强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实践,提升不同学科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学校整体架构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体系,坚持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更加聚焦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全面赋能作用,更强调用AI应用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同时突出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学校着力在以智促学、以智促教、以智促研、以智促管上做文章,将服务育人、强调应用、创新共享、安全高效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四条原则,开展儿童学习方式变革行动、教师数智素养提升行动、学校治理体系优化行动、未来素养人才培育行动、家校社同心圆建设行动、“数字向善”推进行动等六大工程。
面对时代对人才教育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关注发挥AI在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和大规模因材施教中的独特作用,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有效赋能教育创新。学校将继续充分的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学习场景变革为抓手,通过混合式学习、沉浸式体验教育、伙伴学习等内容的实施,赋能数智时代儿童学习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