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读新刊 2024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发布!政策分析、中小学教育实践新进展新趋势、年度创新案例……第3-4期杂志来了
来源:安博电竞    发布时间:2025-04-24 14:31:16

  《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自2017年开始研制,每年初发布,在基础教育界产生较大反响,成为记录、引领、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份重要文献。《2024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论教育》和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党和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工作要点和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媒体视角进行立体观察与解读分析。

  本期杂志还关注中西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区域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生态文明教育……只等您打开杂志,细细品读。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教育强国建设绘就了宏伟蓝图,明确了战略任务、路径和具体措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目标是加快构建优质公平的基础教育体系,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其关键着力点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基础教育强国建设一定要做好“扎根”和“借鉴”两篇大文章》(陈时见、何苗苗)

  习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深刻阐述了建设教育强国要正确地处理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等五个重大关系,为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指明了方向。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具有辩证统一性和相互支撑性,正确地处理扎根中国大地与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对办优办强基础教育有着现实必要性。要把两者有机结合、一体推进,从而形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将扩优提质上升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的战略举措。其战略路径是:以加快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为重点目标,以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关键路径,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

  《2024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由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分析、中小学教育实践新进展新趋势、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三个子报告组成,力图在政策分析中把握价值导向,在聚焦研究前沿中把握发展的新趋势,在关注实践探索中把握新鲜经验。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一年,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年来,教育系统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论教育》和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谋划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这条主线、一号工程和时代课题,推动形成教育强国建设上下联动、同题共答的生动局面。在基础教育领域,坚持不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加强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把握数智赋能教育创新的机遇,深化教育数字化应用,提升教育数智治理水平;进一步发挥督导评估“指挥棒”作用,为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保驾护航。总体上看,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政策有以下十大亮点。

  2024年,中小学校继续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习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奋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深化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完善全面育人新体系,推动课程方案转化落地,探寻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新机制,促进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开辟未来学校发展新路径,探索以学校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2024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是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和支持下,从对全国各地和中小学校征集到的2089个申报案例中,秉持导向性强、公信力强、创新性强、影响力强的原则,经过严格、审慎的专家评审,遴选出十大类别、每个类别各10个,共计100个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入选案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高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关键要求。案例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基础教育各项政策要求做系统模块设计,构建深化政策落实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二是充分体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案例体现出时代性、创新性、突破性,尤其在突破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瓶颈、解决当前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探索出新思路、好做法;三是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案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立体展示基层活力和发展经验。各地各校立足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发挥实践智慧,挖掘优势资源,为战线提供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小大人”与“大小孩”两种儿童观的不同内涵与意义,比较了它们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文章认为,儿童观的实质是教育观的体现,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方法的理念与思想。而且,儿童观作为整个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对教育教学的模式、方法、路径等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与理论分析,说明了“小大人”的儿童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现实教育的影响,论证了“大小孩”的儿童观所具有的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强调儿童的童年以及童心与天性作为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根本性意义,也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儿童的成长并不是童年的消逝或否定,而是童年的延伸与拓展,是天性和童心的弘扬与完善。

  《呵护孩子的科学梦——中西部中小学生科学教育需求与发展路径调研》(孙宏艳)

  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极大影响着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高低。基于对4332名中西部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科学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存在体验少、内容不丰富、缺少探究性等问题,农村学生对科学素养的自我评价低于城市学生。建议拓展科学教育课堂,聚合多方科学教育力量,把“走出去”“请进来”结合起来,实现教育资源有效对接与转化,构建校家社协同的科学教联体,共同打好科学教育“组合拳”。

  习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这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省无锡市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实施“三堂”(即“我为良师大讲堂”“我为良师大课堂”“我为良师大学堂”)驱动策略,持续推进强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