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一叶飘越百年秋
来源:安博电竞    发布时间:2025-05-16 16:09:49

  1686年,应满族臣僚礼科给事中博尔济所奏,康熙命令在盛京城内西南隅天佐门金银库西建立奉天府右翼官学,从属国子监。学生习满汉书,兼习骑马步箭,文武兼备。

  静静之间,秋来,秋又去,秋去,秋又归——右翼官学已与秋日相会了338次。

  现在,辽宁省沈阳市盛京小学作为沈阳现存最陈旧的校园,校内保存无缺的官学原址,归于市级不行移动文物,7间硬山式青砖平房坐南朝北,红柱灰瓦,经补葺后竟恍如清朝书院。

  我散步在平房前通长的前檐廊,斑斓的青砖垂直地向远方延伸而去。身旁,一棵参天杨树“好梦方醒”,它披着件淡黄氅衣,衣袂轻摆,扰乱了晨光的金辉。

  我等了良久,模糊间瞥见了极高处的一片叶子。它悠悠地荡着,又回旋扭转了几圈,才肯飘落下来。正想伸手接住它时,一阵清风却引着叶子直直地转了个弯,沿着平房半掩的红漆门飞入校史馆内……

  1829年,一片薄薄的杨树叶从平房的门缝中飞来,落在墨迹未干的《梦鹤轩楳澥诗钞》上,盖住了没有写完的“秋色无尘树影凉,泬寥天宇暗飞霜”一句。

  缪公恩搁了笔,冥思苦索,神游物外:想起74岁的他担任右翼官学助教官已有24年,独生子缪图基现在任左翼官学助教官,一右一左门生遍及全国,冥冥中竟如此之妙吗?又想起偶尔听得两名学生谈论,赞赏他“留都多少能吟客,总让公才一着先”,不由忍俊不禁——这两名学生一满一汉,经文熟练,每月常课所作诗文移送博士厅时总要放在最上面,令人甚感欣喜。

  他不会知晓,自己会被后人尊为沈阳首位名师;不会知晓,自己会被称为嘉庆、道光年间东北地区的诗坛盟主;不会知晓,9年后结识的大诗人魏燮均嘉许他“独占骚坛六十年”;更不会知晓,12年后他会随战役的降临而去世,清朝教育根深蒂固,“国语骑射”完全失利。

  缪公恩凝思欣赏了一瞬间叶片的头绪,倏尔一振,挥笔续写道:“忽将枝上千重翠,散作阶前万点黄。”

  1924年,正值深秋,宁恩承身心俱疲,回想起日前与朋友谈到结业后的去路——现在就当教员,仍是出国回来后再当教员?

  当了教员又怎样?许多人在台上大谈“教育救国”。救国——当然非用教育不行,但又怎样救呢?

  合上双目,心机惝恍间回到了10年前。那时,辛亥革新刚推翻200多年的清朝控制,他就读于奉天第六高级小学,校园几经易名,仍在官学原址。在校园平房前的杨树下,他停步仰视,不承想过午后竟如此安静。

  叶子黄了又会再绿,绿了又会再黄,在轮回中何时休止?其时,学生大学结业后当中学教员,再教学生升入大学;或许留学回来后教学生,学生结业后再去留学。这样的“轮育”能救国吗?能不能逃出这轮回呢?

  是年11月28日,《轮育》一文载于《南开大学周刊》,引发南开大学整体教授罢教,校长张伯苓辞去职务。

  百年回想,千帆阅尽:宁恩承7岁牧猪;10岁进书院;25岁与老舍结识成为挚友;29岁任沈阳边业银行总稽核;30岁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张学良校长掌管校务;33岁任华北四省税务局局长,起草我国榜首部所得税法;曾任财政部顾问、我国农业银行总稽核、沈阳间和公银行总经理;50岁赴香港兴办书院,终身处事谨慎、高风亮节,成为世人榜样。

  92岁时,宁恩承又回到母校,校园现已易名为大东路第二小学,仍在奉天府右翼官学原址。

  直奉战役时期,卢广绩因堂兄在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下任上校顾问,只能婉拒张学良的善意,无法留在奉系军阀作业。张学良敬贤爱士,倾力推荐他进入教育界。卢广绩在堂兄过世后,几经曲折担任了奉天省立榜首小校园(盛京小学前身)校长。

  1925年秋,卢广绩参与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第十一届会议,对“教育救国”思维颇有感受,特别对私立校园较之公立校园的利益有意仿效。怎料突逢变故,郭松龄配偶刚容许赞助他,便因反奉事端双双过世。

  夜里,校园礼堂天棚崩塌,教育厅对上报的危情置之不理,卢广绩郁郁之下决意脱离教育界。

  张学良敬佩卢广绩的才调道德,委以重托。卢广绩曲折于商界,屡次代表东北商会、辽宁国民外交协会等安排发声,建议示威、反对活动,揭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争夺民族权益。

  张学良发起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时,卢广绩担任“西北剿总”第四处处长。作为张学良的左膀右臂,他是闻名的逼蒋抗日《八项建议》的起草人之一。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卢广绩被逼离去。几十年来相隔关山,情深纸短,他无时无刻不深深顾虑张学良,撰写下很多回想文章,记录着存亡相托的革新阅历。

  1993年春,卢广绩写下一首五言诗,巴望祖国提前一致,期盼张学良归来相见,诗云:“沧桑百年春,青丝白发殷。感念频致贺,难捺赤子心。”

  2024年秋,那片杨树叶不知何时落回了我的手中,边际微卷,痕迹斑斑。不知不觉间,已走到了檐廊的止境,竹影稀少、假山嶙峋。平房的止境是盛京小校园史馆,馆内灯火静寂,陈设着名师缪公恩、学子宁恩承、校长卢广绩的画像。

  耳边传来了清风、雁鸣、落叶声,目之所及却是红柱、白壁、满地黄,白色影壁上雕刻着盛京小学赋:“此有古城,号曰盛京。中设书院,门生芳香。肇始康乾,抚良育贤。诗礼相传,名扬万邦。三百余载,旧貌新颜。百川归海,复名盛京。”

  现在,沈阳市盛京小学将官学原址的平房辟作“省三书院”,命名取意《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将厚重前史与现代教育熔铸一体。书院的7间平房是前史的承载者,也是未来的见证者。镂窗花片显出清代古韵,飞檐翘角有如鸿鹄展翅,一砖一瓦低吟悠长年月,一窗一门点染现代奋发向上。平房之内,除校史馆外还设有多间各具特色的教室:棉花画作业坊如慢慢翻动的巨册,那方迷蒙山水、那片梦境星空、那些鲜活图景,承载着学生的诚挚愿景和纯真童心;才智书法教室里,每一支笔、每一块砚都彰明显陈旧才智和现代立异,学生信手挥洒,尽显奔放意境……

  本年的叶子现已热烈地舒展过了,下一年又会怎样呢?身旁的杨树在风中缄默沉静着,裙摆摇曳,似有千言万语。它邂逅过很多胸襟家国的有志之士,见证过很多寒窗苦读的猛进身姿——而我,则听到了风中传来的动人心弦的轶事。